
2025年3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”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形成传承创新并重的中医药发展格局“。这份被业界称为”中药新国九条”的文件,恰如一场春雨滋润着深耕中医药领域351年的同仁堂。从清宫御药房到现代智能制造基地,从传统丸散膏丹到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,这家百年药企正在用行动诠释:老字号的”守正”与”创新”,本就是一体两面的发展密码。

镇店之宝的”硬核”进化史
一、安宫牛黄丸:一粒药丸的科技突围
作为同仁堂”十大王牌”之首,安宫牛黄丸至今仍保持着两项行业纪录:唯一采用”天然牛黄+天然麝香”双天然配方的急救类中成药,以及全球最高规格的金箔裹丸工艺。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,同仁堂建立了覆盖药材种植、炮制、生产的全流程追溯系统,确保每一粒药丸的牛黄胆红素含量稳定在35%以上(国家标准为25%)。2024年,该产品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”经典名方创新发展示范项目”,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成果发表于《Nature》子刊。

二、肾炎康复片:循证医学的破局之作
针对慢性肾病这一世界性难题,天津同仁堂历时10年开展2220例循证医学研究,证实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可降低蛋白尿32%。这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领衔的研究,入选国家科技部”重大新药创制”专项,开创了中成药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先河。

健康产业的”跨界”新玩法
一、知嘛健康:重构中医药消费场景
当”朋克养生”成为Z世代的生活标配,同仁堂旗下新零售品牌知嘛健康推出了”咖啡+中药”的跨界组合。在知嘛健康北京双井店,枸杞拿铁、罗汉果美式等创意饮品日均销量突破2000杯,秘诀在于将黄芪、茯苓等12味药食同源原料,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制成纳米级粉末,既保留药效又不影响口感。同时知嘛健康打造的”健康生活体验馆”开创了中医药消费新场景。北京大兴0号店以”故宫红”为主色调,设置了中医问诊区、药材炮制体验区、养生膳食厨房等功能模块,消费者可现场观摩阿胶熬制过程,甚至亲自参与茯苓饼的制作。这种”体验式消费”使门店客单价提升至传统药店的3.2倍。

二、跨界合作:打造健康生态圈
与旺煋煋联合开发:推出中国首款含活性免疫球蛋白的益生菌制剂,每瓶含1600亿活菌及22种专利菌株,采用第七代小蓝瓶冻干技术,确保益生菌活性直达肠道(存活率≥92.7%),通过南京同仁堂全程质量监制。这不是普通的”固体饮料”,而是经过严格配料成分备案的功能性食品,每一成分都可溯源、可验证,力争打造免疫球蛋白益生菌最好的国货品牌。

三、数字同仁堂:从制造到”智造”的跃迁
走进同仁堂大兴健康产业园,5条智能产线正在24小时运转。西门子SimaticPCS7系统实时监控1200余个生产参数,OpcenterEXPharma平台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。通过C2M模式,企业能将新品研发周期大幅压缩,订单交付效率提升不少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座”无人工厂”已实现98%的工艺参数自动化采集,彻底告别传统药企”凭经验生产”的时代。
全产业链的”护城河”密码
一、道地药材的”六统一”标准
在宁夏六盘山,同仁堂与当地企业共建1.2万亩黄芪、党参种植基地,推行”统一品种、统一技术、统一投入品、统一采收、统一加工、统一溯源“的管理模式。这种”真种真管真采”的严苛标准,确保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比药典标准高出15-20%。目前,同仁堂在全国建立了72个道地药材基地,覆盖人参、三七等56个品种,年采购量超10万吨。
二、质量管控的”双轮驱动”
2024年,同仁堂健康凭借”N+质量”管理模式荣获”质量金盾案例・典范企业”称号。这套体系以12大生产基地为基础,构建了”研发-采购-生产-流通“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。在宁夏枸杞基地,每一粒枸杞都有专属”身份证”,扫码即可查看种植时间、农残检测等38项数据;在天津生产车间,每批次药品需经过27道工序检测,不合格率控制在0.01%以下。

结语
从乾隆年间的”御药供奉”到2025年的”中药新国九条”,同仁堂用三个半世纪的实践证明:老字号的生命力,在于对品质的极致坚守,对创新的敏锐洞察,对责任的担当传承。当安宫牛黄丸的金箔依然闪耀着传统智慧的光芒,当知嘛健康正在重构健康消费场景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药企的转型之路,更是整个中医药行业的现代化突围。在大健康产业万亿蓝海的新征程上,同仁堂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。